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8月20—21日,“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论坛·2022”在河北大学举行。
河北大学副校长过常宝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论题为当下文学与文化、人性异化与冲突等相关问题带来了新的解答途径。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双新教授认为,该论坛以专题会议形式进行,主题明确,便于对话和讨论,也容易形成共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永清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选择以文艺伦理为抓手具有新意。开幕式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教授提出,马克思文艺伦理这块崭新的学术领域值得深入研究。论坛开幕式由河北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负责人李进书教授主持。
主导性与多维性相结合
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是一个尚待进一步挖掘的研究领域,它需要很多学者参与讨论和共同协商,因此论坛在设置主要议题的同时,也期望借助与会者各自的研究成果来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研究。在论坛开幕式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勇教授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分别讲解了当代社会的文化伦理问题、阿多诺的文艺伦理思想以及比格尔的艺术自主理论。这些话题引起了与会学者对相关话题的思考和追问。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志雄主持论坛主题发言,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对三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了睿智、客观的点评。
本论坛的共包括11个分论坛,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本质性话题的研究,如“本真生活”“文艺精神与人格理想”和“文艺伦理思想史研究”等;也有对某些具体维度的探究,如“大众文化伦理”“美学理论和审美政治”和“技术批评”等;还有对某些重要理论家思想以及相关方面的分析,如“本雅明美学”、“阿多诺美学”“马尔库塞文艺伦理”和“朗西埃审美思想”等。这些话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为学者们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础。
自主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此次研讨会中部分分论坛是国内相关专家自主设计的论坛主题,并由专家自行组织相关领域的学者参与相应分论坛的讨论。如嘉兴学院邵瑜莲教授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伦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李莎研究员筹划的“本雅明美学与艺术伦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杨杰教授领衔的“文艺精神与人格理想的自我实践”以及河北大学文学院张芳老师和山东大学文学院杨建刚教授负责的“文艺伦理思想史”研究等。学者在深入探究具体议题的基础上,也从不同维度上打开了这些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分论坛的设置使得每位与会学者都能找到契合自身学术方向的选题,保证了学者学术研究的自主性,为听众带来深邃的学术见解。同时这些分论坛话题又统一于大会主题,凸显出一种自主性与整体性有机结合的特征。
论坛闭幕式主持人为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陈开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韩振江教授在论坛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既加深了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一些基本命题的认识,如“文艺与健全的人”“人的本质力量”等,也拓展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范围,如“文艺与本真生活建构”等。河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致教授认为,这种话题集中的论坛有助于深耕某些具体领域,真正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河北大学文学院胡海教授代表“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致谢。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梁玉水教授在点评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对既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作用,增进了我们对文艺在美育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作用的认识。
会议由河北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与《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合作举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余师生参会。论坛围绕“文艺的美育与健全的人”“文艺自主与良善生活建构”“本真生活与文艺的角色”“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思想与个体解放”“法兰克福学派文艺伦理专题研究”等话题展开研讨。
(河北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供稿,关屹执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