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的浪漫爱情故事,从开始邂逅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初春,到结束于那场漫天大雪。从张艺谋最擅长以“有意味的形式”来传情达意,影片通过丰富的色彩运用表达了质补,唯美、坚贞的爱情,为观众呈现了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在影片中,张艺谋导演不走寻常路,现实时空运用黑白色调,而过去的回忆运用彩色画面,形成对比。在现实中,父亲去世,母亲伤心欲绝,思念父亲,整个空间氛围是沉重、严肃的。然而,在过去的回忆里。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是美好且浪漫的,整个空间氛围则是温暖且甜蜜的。在回忆的爱情故事中,不同的色彩运用烘托出不同的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爱情的种子是红色。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在其他色彩的映树下让红色起着主导作用。就着装而言,年轻时的母亲身穿一袭大红棉袄,头戴红色发卡,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这象征了母亲的青春飞扬和其内心的热情与对爱情的渴望。母亲在初遇父亲时,身着一身红衣在人群中也是扎眼的,在这里更是将母亲这样一个清纯的,不小心坠入爱河的乡村少女形象变得尤为突出。影片中,母亲“为爱织红”,表达了母亲对爱情的执着,寓意着对父亲忠贞不悔的爱情。
爱情的浪漫是黄色。影片中的金黄主要用于秋日的自然景观。金黄色的草地,金黄色的树叶。这么灿烂辉煌的黄色,代表着光荣,热诚,希望,喜悦和光明。母亲在为见到的喜悦而奔跑在村庄中,为多看父亲一眼而到小山坡上挑水时,她的背景是金黄色的草地和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耀眼。在母亲暗恋父亲,想方设法和父亲见面的段落中,影片用流畅的横移镜头,全方位展现了一个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空间环境,此时黄绿色草地的空旷衬托出母亲对爱情的热情和渴望,营造了浪漫,唯美的情感基调。母亲对她的爱情满是憧憬,如同这金色原野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令人在陶醉于这种远距离拍摄所凸显的自然之美,同时更令我们为母亲这份纯洁的爱而感动。
爱情的坚守是白色。父亲被当作右派抓走了,破碎的青花瓷喻示着爱情的冬天来临了。被白雪覆盖的田野,没有一丝生机,而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父亲的归来,严酷的风雪使穿着红衣的母亲更显得苍凉和坚韧,一组叠化的特写镜头组接,母亲被冰霜凝固的眉头,将不屈不挠的坚守和对爱情的忠贞表现得淋漓尽致。白色,渲染了母亲对爱情的忠贞守望和热切的追求,同时也是对严酷的社会环境的含蓄表达和喻旨。
因为这些丰富多义的色彩与美丽诱人的画面,才使得观众被影片所吸引,并对故事人物内心有充分的感悟,对导演所要传达的感情有充分的感知。此时此刻,色彩已不仅仅是烘托气氛,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是故事主旨的形象表达。无声的感染,感动着每一位观众。
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便是影片的最后由黑白渐转为彩色,“我”站在父亲父亲站了四十年的讲台上,带孩子们读父亲读了四十年的课文。《春天来了》的朗诵已不仅仅是一种期待,而已成为了一种守候,守候四十年前的质补,和那已逝去不再来的美丽年华。此情此景,令人动容,感喟不已。